牙齿作为人体坚硬的器官,虽具备一定抗外力能力,但在意外撞击后,极易出现松动、移位甚至脱落等问题。牙齿松动不仅影响正常咀嚼功能,还可能引发牙髓坏死、牙槽骨吸收等并发症,若处理不及时或方式不当,甚至可能导致持久性牙齿缺失。本文将系统科普牙齿外伤松动的科学应对方案,帮助公众建立正确的诊疗认知。
一、牙齿受撞松动的紧急处理
现场止血与清洁:避免二次损伤
若伴随牙龈撕裂、出血,立即用无菌纱布或医用棉球覆盖伤口,轻轻咬合压迫5-10分钟止血,避免用力擦拭或反复触碰伤口。
若口腔内有异物,用生理盐水或凉白开轻柔漱口清除污物,动作需缓慢,避免水流冲击松动牙齿。
松动牙齿的临时保护:减少外力干扰
立即停止用受伤牙齿咀嚼,避免说话时过度牵动口腔肌肉。
必要时用医用牙垫或干净棉签垫在松动牙齿与对颌牙之间,防止咬合挤压。
若牙齿明显移位,切勿自行用手推回,以免损伤牙根周围组织。
及时就医:把握很不错治疗时机
无论松动程度轻重,需在24小时内前往正规医院口腔科/口腔颌面外科就诊。
若牙齿脱落,立即用生理盐水或牛奶浸泡脱落牙(避免干燥),携带至医院,为牙再植保留可能。
二、牙齿受撞松动的就医检查
口腔临床检查:初步评估松动等级
视诊:观察牙齿松动方向、牙龈是否撕裂/肿胀/出血、牙齿是否折断/移位。
松动度分级:
Ⅰ度:松动幅度≤1mm,仅水平松动;
Ⅱ度:松动幅度1-2mm,水平+垂直松动;
Ⅲ度:松动幅度>2mm,或明显移位/脱位倾向。
3. 叩诊:用口镜柄轻叩牙齿,判断牙髓活力,明显叩痛提示牙根/牙周组织损伤。
影像学检查:更准判断牙根与牙槽骨情况
口腔X线片(根尖片):清晰显示牙根是否折断、牙槽骨是否吸收/骨折、牙髓腔是否异常(充血/钙化)。
口腔CT:适用于复杂外伤,提供三维图像,避免漏诊/误诊。
牙髓活力测试:评估牙髓健康状态
温度测试:用冷/热刺激判断牙髓反应;
电活力测试:通过微弱电流刺激牙髓,观察反应;
结果解读:活力正常提示牙髓具备修复能力;活力减弱/消失可能提示牙髓休克或坏死,需后续密切监测。
三、夹板固定治疗:牙齿松动保留的核心手段
1.适用范围:
Ⅰ度/Ⅱ度松动,牙根无明显折断;
Ⅲ度松动,牙槽骨条件较好、无重吸收;
外伤后移位,复位后仍不稳定;
多颗牙齿连续松动,需整体支撑。
2. 治疗原则:
早期固定:防止牙周膜进一步损伤;
适度稳定:固定力度适中,避免受力不均;
循序渐进:根据复原情况调整固定强度和时间。
四、牙齿外伤的预防:降低牙齿松动风险的根本措施
运动防护
进行篮球、足球、拳击、轮滑等高危运动时,佩戴定制式运动护齿器,缓冲外力冲击。
日常靠谱防护
儿童:活动区域避免尖锐物品,地面铺防滑垫,防止跌倒;
老年人:定期检查口腔,及时修复缺失牙,改善咀嚼功能,注意行走靠谱。
口腔健康维护
每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,及时治疗牙周病、龋齿,避免因牙周病导致牙齿稳定性下降,增加外伤松动风险。
牙齿受撞松动的处理需遵循“紧急处理-正规检查-夹板固定-术后护理”的科学流程,每一步均影响牙齿预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