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,做完根管治疗(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抽神经”)之后,牙齿就“靠谱”了,不会再疼了。但现实往往没那么简单。有些人在治疗几年后,突然发现那颗牙裂了、崩了,甚至一咬东西就疼。这时候该怎么办?是不是治疗失败了?还能保住这颗牙吗?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。
一、为什么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容易崩裂?
牙齿结构被削弱了
根管治疗的过程,是医生把牙齿内部发炎或坏死的神经、血管清理干净,再用材料把根管填满。这个过程虽然能保住牙齿,但也意味着牙齿内部的“生命组织”被移除了,牙齿失去了营养供应,变得像“枯木”一样,容易干裂。
2. 牙齿被钻了很多
为了清理根管,医生需要在牙齿上开一个小洞,有时候还要扩大洞口。这样一来,牙齿的整体结构就被破坏了,尤其是后牙(比如大牙),本来就要承受巨大的咬合力,一旦被削弱,就更容易裂开。
3. 没有及时做牙冠保护
很多人做完根管治疗后,觉得牙不疼了,就不愿意再花几千块去做牙冠(也就是“套牙”)。但这时候牙齿其实非常脆弱,如果没有牙冠保护,咬到硬物(比如坚果、骨头、冰块)就很容易崩裂。
二、牙齿崩裂了,还能救吗?
轻微崩裂:可能只是牙冠部分掉了
如果只是牙冠的一小部分崩了,牙根还完好,那通常是可以修复的。医生可能会建议:
重新补牙
做牙冠(如果之前没做)
或者做一个嵌体(一种更坚固的补牙方式)
这种情况下,牙齿大多还能继续用很多年。
2. 中度崩裂:裂到牙龈以下,但牙根还在
如果裂缝已经延伸到牙龈以下,甚至影响到牙根,那就比较麻烦了。医生需要评估:
裂缝有没有影响到牙根的结构
是否可以通过手术(比如牙根切除术)保留部分牙齿
是否值得花大价钱去修复
有时候,即使能修复,也可能需要多次治疗,费用高、时间长,成功概率也不一定高。
3. 重崩裂:牙根也裂了
拔牙
然后考虑种植牙、做桥牙或活动假牙
虽然听起来有点吓人,但现代牙科技术已经很成熟,拔掉一颗牙并不等于“毁容”或“吃不了饭”,只要及时修复,功能和美观都可以复原。
三、怎么预防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崩裂?
做完根管治疗后,尽快做牙冠
这是重要的一点。牙冠就像是给牙齿穿上一层“盔甲”,能有效保护牙齿不被咬裂。虽然价格不便宜,但从长远来看,确实值得。
2. 避免咬硬物
尤其是坚果、冰块、骨头、瓶盖这些“牙齿杀手”。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已经没有“弹性”了,咬硬物很容易崩裂。
3. 定期检查
每半年去看一次牙医,拍个片子,看看牙齿有没有裂缝、牙冠有没有松动、牙龈有没有发炎。早发现、早处理,能避免很多麻烦。
4. 注意口腔卫生
虽然根管治疗后的牙齿“死了”,但周围的牙龈和骨头还是“活的”。如果不刷牙、不清洁,牙龈发炎、牙周病也会影响牙齿的稳定性。
四、如果真的要拔牙,怎么办?
种植牙
这是目前接近真牙的修复方式。虽然价格较高,但使用寿命长,咀嚼功能也出色。
2. 固定桥牙
就是把缺牙两边的牙齿磨小,做一个“桥”把中间的空位补上。适合缺牙不多、邻牙健康的情况。
3. 活动假牙
适合缺牙较多、预算有限的人。虽然舒适度和功能不如种植牙,但也能复原基本的咀嚼能力。
医生会根据你的口腔情况、预算和需求,帮你选择合适的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