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植牙选哪种?软组织水平VS骨水平种植体全解析
种植牙选哪种?软组织水平VS骨水平种植体全解析
发布人:牙舒丽网          
icon
合作机构
更新于:2025-09-12 14:58:28

“医生,我缺了颗牙,听说种植体分软组织水平和骨水平,到底该选哪种?”这是口腔科门诊里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。对于缺牙患者来说,种植体的选择直接影响修复结果、手术体验和长期使用感受。今天,我们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把这两种主流种植体的特点、适用场景和选择逻辑讲清楚。

软组织水平VS骨水平种植体

一、结构差异:一个“藏”在骨头里,一个“露”在牙龈边

如果把种植牙比作种树,骨水平种植体就像把树根完全埋进土里,只留树冠(基台和牙冠)露出地面;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则像把树根埋到土壤表层,树冠和部分树干(种植体光滑颈部)都暴露在外。

骨水平种植体:

种植体主体完全埋入牙槽骨,顶部与骨平面平齐或略低。它的设计核心是通过螺纹或特殊表面处理与骨组织紧密结合,形成“骨融合”结构。这种种植体需要二次手术暴露基台,适合对美观要求高的前牙区或骨量充足的患者。

软组织水平种植体:

种植体分为螺纹部分和光滑颈部,螺纹部分埋入牙槽骨,光滑颈部暴露在牙龈组织中。它的优势在于一期手术即可完成种植体植入,二期修复时无需再次切开牙龈,适合后牙区或牙龈较厚的患者。

二、适用场景:前牙选骨水平,后牙看牙龈条件

骨水平种植体的“主场”:

软组织水平VS骨水平种植体

前牙美学区:前牙缺失不仅影响咀嚼,更关乎面部美观。骨水平种植体通过“平台转移”设计,将基台连接处向内收缩,减少骨吸收风险,长期使用后牙龈轮廓更自然。

骨量不足或需要即刻种植:对于牙槽骨高度/宽度不足的患者,骨水平种植体可通过倾斜植入、骨增量手术等方式实现稳定修复。例如,一位因外伤导致上颌前牙缺失的患者,医生通过骨水平种植体配合骨粉填充,成功在3个月内完成修复。

需要高承重力的区域:骨水平种植体的骨结合面积更大,能承受更强咬合力,适合下颌后牙区等咀嚼压力大的位置。

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的“优势区”:

后牙非美学区:后牙缺失主要影响咀嚼功能,对美观要求较低。软组织水平种植体通过光滑颈部减少食物残渣滞留,降低感染风险,且手术创伤小、复原比较快。

软组织水平VS骨水平种植体

牙龈较厚或健康的患者:光滑颈部设计能促进软组织附着,形成生物封闭,减少菌斑堆积。例如,一位牙龈厚度达3mm的患者选择软组织水平种植体,术后3年复查显示牙龈健康稳定,无红肿或退缩。

希望简化手术流程的患者:软组织水平种植体一期手术即可完成植入,二期修复仅需安装愈合基台,无需再次切开牙龈,适合怕痛或时间紧张的人群。

三、选择逻辑:没有“出色”,只有“适合”

关键考量因素:

缺牙位置:前牙区优先选骨水平,后牙区根据牙龈条件选择。

骨量与牙龈状态:骨量不足需骨增量手术时,骨水平种植体更稳定;牙龈薄或存在牙周病时,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可能增加感染风险。

医生技术:骨水平种植体对医生操作精度要求更高,需选择经验很丰富的种植医生。

长期维护:骨水平种植体需定期检查骨吸收情况,软组织水平种植体需加强口腔清洁,避免菌斑堆积。

四、常见误区:别被“新概念”误导

误区1:“骨水平种植体更,肯定更好”

真相:两种种植体技术均已成熟,选择需基于个体条件。例如,牙龈薄的患者强行选择骨水平种植体,可能因软组织退缩导致金属边缘暴露,影响美观。

软组织水平VS骨水平种植体

误区2:“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容易松动”

真相:松动风险与种植体设计、医生技术、术后护理均相关。光滑颈部设计反而能减少菌斑附着,降低感染性松动风险。

误区3:“骨水平种植体必须做骨增量手术”

真相:仅当骨量不足时才需骨增量。若患者牙槽骨条件良好(高度≥10mm、宽度≥5mm),骨水平种植体可直接植入。

结语:种植牙是“技术+艺术”的结合

无论是骨水平还是软组织水平种植体,本质都是通过人工牙根复原咀嚼功能和面部美观。选择时需综合缺牙位置、骨量、牙龈状态、医生技术等因素,而非盲目追求“高端”或“新潮”。建议缺牙患者到正规医院就诊,通过CBCT(锥形束CT)检查评估骨条件,与医生充分沟通后制定个性化方案。毕竟,适合的才是出色的。


同城医院

更多

同城医生

更多

同城优惠

更多

同城报价

更多

同城问答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