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人群的口腔护理,需要一份特别指南
糖尿病人群的口腔护理,需要一份特别指南
发布人:牙舒丽网          
icon
合作机构
更新于:2025-09-24 15:34:30

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糖尿病人群因血糖代谢异常,口腔健康面临更高风险,二者形成“双向影响”关系——高血糖会增加口腔疾病发生率,口腔感染又会反作用于血糖控制,因此建立针对性口腔护理方案至关重要。

糖尿病人群的口腔护理,需要一份特别指南

一、糖尿病影响口腔健康的核心机制

1.口腔自洁能力下降:高血糖导致唾液分泌量减少,唾液中溶菌酶、乳铁蛋白等抗菌成分浓度降低,细菌更易在牙菌斑中滋生;

2.组织修复能力减弱:长期高血糖使血管壁增厚、血流减慢,口腔黏膜及牙周组织的营养供给不足,黏膜屏障功能受损,易受致病菌侵袭;

3.炎症反应启动:糖化终末产物(AGEs)在口腔组织蓄积,破坏牙周组织胶原纤维,增加牙周炎、牙龈炎等疾病发生概率。

糖尿病人群的口腔护理,需要一份特别指南

二、糖尿病人群口腔护理核心策略

(一)日常基础护理:构建口腔防护屏障

1.科学刷牙 

工具选择:软毛牙刷(避免损伤牙龈)或声波电动牙刷(清洁效率更高); 

方法:采用“巴氏刷牙法”,刷毛与牙面呈45°角轻柔旋转,每次覆盖2-3颗牙齿,需清洁外侧面、内侧面及咬合面; 

频率:每次不少于2分钟,每日早晚各1次; 

牙膏:优先选含氟配方(预防龋齿),牙龈敏感者可选含硝酸钾/氯化锶的敏感护理感牙膏。

2.间隙清洁 

工具:牙线或牙缝刷(根据牙缝宽度选型号); 

重点:清洁磨牙邻面及牙龈沟区域,牙线需轻柔滑入牙缝,避免拉扯损伤牙龈; 

频率:每日1次。

3.舌苔护理 

工具:舌苔刷或软毛牙刷; 

方法:从舌根部向舌尖方向轻柔擦拭; 

频率:每周2-3次,减少细菌定植。

糖尿病人群的口腔护理,需要一份特别指南

(二)定期正规检查:早发现早干预

1.检查频率 

常规:每3-6个月1次齐全口腔检查; 

特殊:血糖控制不稳定(糖化血红蛋白HbA1c>7%)时,缩短检查间隔。

2.检查内容 

牙周袋深度测量、牙龈炎症评估、龋齿筛查、口腔黏膜检查。

3.正规洁牙 

频率:每年1-2次,通过超声波洁治去除牙结石和牙菌斑; 

注意:洁牙前后需告知牙医血糖情况,空腹血糖>8.3mmol/L时,先调整血糖再操作,降低感染风险。

(三)血糖与口腔的协同管理

1.核心原则:血糖控制是口腔健康的基础,HbA1c控制在7%以下的患者,口腔疾病发生率显著降低,治疗结果更佳。 

2.具体措施: 

严格遵医嘱控制血糖; 

口腔感染期间(如牙龈炎急性发作、口腔溃疡),加强血糖监测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方案,避免感染导致血糖波动。

(四)症状预警与及时就医

1.需立即就诊的症状 

牙龈持续红肿、出血(尤其刷牙/进食后); 

牙齿松动、咬合无力; 

口腔黏膜溃疡超过2周未愈合,或出现白斑、疼痛; 

口腔异味明显且持续存在。

2.就医注意事项 

需详细告知牙医:糖尿病病史、用药情况、血糖控制水平; 

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糖的药物,便于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。

三、饮食与生活习惯的辅助作用

1.饮食管理 

减少高糖、黏性食物(如糖果、年糕)摄入,避免食物附着牙面增加龋齿风险; 

进食后饮用温水或漱口,减少食物残渣残留。

2.生活习惯 

戒烟:吸烟会加重牙周组织破坏; 

限酒:过量饮酒影响血糖稳定及口腔黏膜修复; 

补水: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,促进唾液分泌,增强口腔自洁能力。

糖尿病人群的口腔护理是长期工程,需将其纳入整体健康管理体系。通过科学日常护理、定期正规检查及血糖协同控制,既能降低口腔疾病风险,又能为血糖稳定提供确保,终实现“健康双赢”,提升生活质量。

同城医院

更多

同城医生

更多

同城优惠

更多

同城报价

更多

同城问答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