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种植牙时,很多人会问:“都是种牙,为啥有的用得久、有的容易出问题?” 其实关键藏在种植体的 “表面功夫” 里 —— 这层不起眼的处理技术,直接决定了它能不能和牙槽骨长牢,是影响耐用性的核心。
一、表面处理技术:种植牙“扎得稳、用得久”的核心
想让种植牙像真牙一样耐用,关键的是让它和牙槽骨“长在一起”。而种植体表面的处理技术,就像在两者之间搭“连接桥”——通过改变表面的纹路、材质特性,直接决定:
骨头和种植体结合的速度;
结合后的牢固程度;
后续是否容易发炎、松动。
不同表面技术的种植体,用10年后的状态差别不小,核心就是这层“桥”的设计不一样。
二、主流品牌的表面技术:三类特点很鲜明
(一)瑞士品牌:靠精细工艺追求“长效耐用”
1.士卓曼(Straumann):从“基础款”到“升级款”
经典SLA表面:先靠粗颗粒喷砂把表面“打毛”,再用酸腐蚀出细纹路,终形成“粗+细”的双层纹理(比头发丝细很多),骨细胞能牢牢“抓”住;
实际结果:10年里大部分都没出问题,骨头和种植体接触的边缘几乎不“缩水”,发炎概率很低;
升级SLActive表面:多了“亲水”处理(水洒在上面能快速铺开),结合时间从1-2个月缩短到3-4周,就算放疗后骨头有缺损,用好几年也不松动;
陶瓷款ZLA表面:延续粗糙纹理,兼顾美观和牢固。
2. 诺贝尔(Nobel Biocare):钛表面的“小孔巧思”
核心TiUnite技术:通过电解让表面形成带小孔的氧化钛层,骨细胞能更快“钻进去”,结合速度比普通种植体快不少;
材质优势:用的是高硬度钛,日常吃饭咬合的力气完全扛得住;
适配场景:全口种牙、骨头不够需要“补骨”的情况,10年结果都很不错。
(二)瑞典品牌(Astra):靠“活性修饰”适配特殊情况
核心OsseoSpeed表面:有两个特点——
加了氟化物,会慢慢释放,让长骨头的细胞更“卖力”,结合更稳;
做了纳米级小孔(比细菌还小),减少细菌附着;
细节设计:连接部位是“内部锥形”,能减少细菌从缝隙渗进去;
适合人群:糖尿病患者这类骨头条件不太好的人,用着很友好,骨头和种植体接触的地方几乎不减少。
(三)韩国品牌(美格真、纽百特等):靠“性价比”满足基础需求
常用RBM技术:也是“喷砂+酸蚀”,表面粗糙程度适中;
额外优化:部分产品会涂一层羟基磷灰石,帮骨头更快结合;
材质和结果:用纯钛材质,硬度够日常咬合,也抗腐蚀,10年里大部分都还能用;
适合场景:骨头条件好、只做常规修复的情况,性价比高。
三、技术差异为啥影响耐用性?
1.表面纹路决定“抓力”大小
瑞士品牌的“粗+细”双层纹理,能让骨头和种植体的接触面积比光滑表面多很多(像粗糙绳子比光滑绳子更能“拽住”东西);而韩国品牌的单一粗糙纹理,咬硬东西时可能轻微晃动,时间长了容易让骨头慢慢变少。
2. “活性处理”让愈合更稳更快
士卓曼的“亲水”、Astra的“氟化物”,就像给种子提供肥沃土壤——伤口愈合时,纤维蛋白网长得更快,骨细胞附着也快2-3倍。所以高端品牌在“种完马上用”“骨头不够”等复杂情况里,成功概率更高。
3. 材质和工艺要“配套”
瑞士品牌用的钛合金硬度高,还经过几十万次“模拟咬合”测试(仿生人每天吃饭的力度),耐疲劳能力比普通纯钛强很多,长期用也不容易断、不容易松。